1.香火桥
位于修水县渣津镇兜率寺西侧,东西走向,跨龙安山溪水,为一孔拱桥,长4米,宽2.8米,高3米,建筑材料为麻石,建于北宋元祐四年(1089)。香火桥为兜率寺鼎盛时期寺内僧人和前往寺内朝拜上香的百姓出入的要道,距今已近千年,仍然保存完好,坚固耐用,体现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在建桥上的技艺。
香火桥
2.湾里桥
湾里桥又称“南坪桥”,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黄港镇南坪村湾里,东西走向,单孔圆拱桥,跨坪港水,长16米,宽6米,高6米,面积96平方米,单孔麻石结构,建于南宋淳祐元年(1241)。曾经是修水通往南昌的重要道路桥梁。2015年黄庭坚纪念馆对该桥梁进行维修,现保存较好。目前该桥梁还作为南坪村部分群众进出的要道。对于了解宋代当地人口分布、交通状况及桥梁建筑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湾里桥
3.回坑村古建筑群
回坑村古建筑群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新湾乡回坑村,包括龙王阁、泉塘古井、廊桥、绣花楼4个文物点。
龙王阁,座东朝西,砖木结构,宽4.5米、进深4.8米、高4米,面积22平方米,结构稳固,保存状况一般。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座落于泉塘古井之上,为保护泉塘古井免遭污染而建。北墙镶嵌清代碑刻1通。
泉塘古井,座落于龙王阁之下。结构稳固,保存状况较好。古井掘于宋末,泉井呈正方形,边长1.6米、深1.2米,青石砌成。井水清泉旋涌,甘美透澈、冬暖夏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添建井亭,为砖木结构,宽4.5米、进深4.8米、高3米,面积22平方米。南、北向有圆拱门,门高1.7米、宽1.2米,门楣上各镶嵌碑刻1通(北门刻“饮泉”、南门刻“湛露”),自古至今一直供当地村民饮水和洗涤使用。
廊桥原名“善述桥”,为当地富户车音和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所建,结构稳固,通行正常,保存状况好。它跨回溪水,东西走向,长30米、宽5米、高4米,面积150平方米。4个青石桥墩(南北引桥各1个、水中2个),桥墩上安放木梁,上平铺木板,桥面建有木结构小青瓦顶长廊,两侧有木栅栏和简易木凳,10根木柱支撑高4.5米的盖顶,顶梁书写造桥年号,桥两头有砖砌半圆拱门楼,曾是回坑通往外界的交通要道。
绣花楼又名“车音和祖屋”, 为当地富户车音和于清光绪癸巳十九年(1893)所建,结构稳定,部分花窗损毁,保存现状一般。座西朝东,砖木结构,二进一天井,宽20米、进深11米、高10米,面积220平方米。屋前有雨门,宽11米、进深4米、高5米,面积44平方米。天井围拦用青砖砌成,部分青砖阴刻“光绪癸巳车音和记”文字。围绕天井的门窗雕刻有24戏图。天井南北两侧是三层厢房,第三层为绣花楼,长、宽各2.5米,高2.2米,是屋主人女眷绣花及女红的场所。
4.纱笼桥
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港口镇纱笼村,横跨五里港,东向走向,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宽5.4米、长24米、高8米,面积130平方米。3个青石桥墩(东、西引桥各1个、水中1个)上安放木梁,上铺木板,木柱支撑小青瓦顶的9节桥廊,两侧有木栅栏和木凳。砖砌东、西桥门,门楣上题写桥名。自古为修水通往湖北省之要道。